鹽業滄桑:南寮鹽村

字體   小 中 大 
作者:

  第一站可以先從瞭解製鹽的過程開始,這就要先到目前已開發為鹽田生態文化村的南寮鹽村去看看。南寮位在安南區四草附近,離市中心大約十幾公里,原本住有120多戶鹽民,並有350多公頃的安順鹽田,是臺灣第一個瓦盤製鹽工業區。民國83年設立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占了安順鹽田一半的面積,供黑面琵鷺、高蹺、東方環頸等水鳥棲息覓食;民國87年,另一半則劃入臺南科技工業區,進行整地,安順鹽場完全停產。民國91年南寮遷村,連信仰中心永鎮宮的神明廣澤尊王都沒留下來,和村民一起遷到北方的臺南科技工業區內,只留下廟殼。


  民國92年,臺南市政府積極推動鹽田復育計畫,並配合社區總體營造多元就業方案,臺南市第一個鹽村創意產業暨地方文化館―鹽田生態文化村誕生,南寮也重新活了過來。遊客不必走得太遠,不但可以參觀鹽村的原有各項設施,如果來得巧―大約在每年10月之後、翌年5月之前,還可赤腳體驗耙鹽、收鹽的滋味,每人費用60元。不過,由於村中人力有限,即使是在產鹽季節,現在也只能晒一副鹽田,約1公頃左右。


  從前往四草大眾廟的大眾路上,左轉進鹽田生態文化村的村子口,左側便是由原鹽工宿舍改成的地方文化館,館中展示了耙鹽、收鹽的各項生產工具,以及鹽民在農閒時製作的各種手工藝品,牆上的看板會詳細告訴你鹽是如何曝晒生產的。遊客也可以玩DIY,將粗鹽染上五顏六色,帶回去做紀念。館中展示的內容可以讓遊客獲益良多。


  停車場邊,是一塊瓦盤鹽田,中央的鹽粒堆成金字塔形,後方則有早年用來把滷水從大蒸發池揚入地勢較高的小蒸發池的水車,以及民國50年代使用的風車。從這裡向南遠眺,鹽田一望無際,早已成為水鳥的快樂天堂,也是觀賞鳥類生態的最佳地點。這裡平常遊客不多,但到了周末假日,就有一波波的遊客搭觀光公車或自行開車,到這裡來大開眼界。安順鹽場是利用安平西北方的四草湖,用玄武岩和珊瑚礁石築堤隔絕海水,在潟湖沙洲上開闢鹽田。黑黝黝的玄武岩,略呈六角形,是火山地形的產物,和灰撲撲的珊瑚礁石都是從澎湖開採運來的。負責開發的臺灣製鹽株式會社在鹽田中間闢設一處面積約16公頃的長形島區,作為鹽民居住及工作的地方,鹽民則係自北門嶼一帶遷來。但這裡比海平面低,遇雨容易淹水,也是後來遷村的原因之一。


  安順鹽場至今仍保有日據時期的各項設施,如鹽場辦公廳舍、運河、碼頭、海岸護堤、閘門與抽水機等等。以興建於日大正8年(西元1919年)的擬洋風建築木造辦公廳舍來說,它四周圍了一圈陽臺迴廊,可以避熱解暑,風格與較早的明治時期建築略有不同,可說是相當珍貴的文化資產。



編輯: / 潤稿:
延伸閱讀
鹽工新村落成紀念碑
收鹽的季節
瓦盤與土盤
  • 南寮鹽村1
  • 南寮鹽村2
  • 南寮鹽村3
  • 南寮鹽村4
  • 南寮鹽村5
  • 南寮鹽村6
  • 南寮鹽村7
  • 南寮鹽村8
  • 南寮鹽村9
  • 南寮鹽村10
  • 南寮鹽村11
  • 南寮鹽村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