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祠與民居:秀水益源大厝

字體   小 中 大 
作者:

  位於彰化縣秀水鄉的益源大厝,是臺灣十大古厝之一。古厝的建築宏偉,氣勢磅礡,展現出豪門大戶的氣派。益源大厝開臺祖陳武,自廈門渡海來臺,在彰化落腳,先是為人幫傭,之後從事檳榔業,也因此有「青仔武」的稱號。日後在彰化縣城觀音亭(今開化寺)旁開設「益源號」店舖,經營米商及中藥材買賣。


  清道光年間陳家入墾馬興,開鑿水圳及土地,成為大地主,道光26年(西元1846年)興建益源大厝。來到古厝的院門,門楣上寫著「陳四裕」,是期望陳家第二代四房兄弟都能富裕的意思。廣大的前埕有一對旗杆座,是清咸豐9年(西元1859年)陳培松中式舉人所設置,彰顯陳家的科舉功名。


  由於陳家的科舉功名,門廳為燕尾屋脊,兩旁建有三道護龍,層層防護著正廳,龐大的古厝,因而有「大厝九包五,三落百二門」的美譽。正廳前方設有轎廳,是主人所乘的轎子停放的空間。在臺灣的古厝建築,設有轎廳且屋脊採雙馬背的作法,益源大厝的建築是臺灣的特例。


  古樸的正廳供奉陳家歷代祖先牌位,神龕上方寫有「尚義堂」,清道光14年(西元1834年)彰化發生饑荒,陳家慷慨解囊,捐米濟世,獲知府贈題「尚義恤鄰」的嘉許。因此,陳家以「尚義堂」做為堂號。


  益源大厝內可欣賞日據時期的彩繪以及彰化書法名家王蘭生的書法墨跡。後堂為佛廳,廳堂門屏是觀音菩薩彩繪,兩旁對聯書有「萬法皆空明佛性、塵不染見禪心」及「紹祖宗脉直傳克勤克儉、教子孫二項正事惟讀惟耕」。儘管陳家的地位成就已不凡,但也是以「耕讀傳家」為祖訓,期勉後代子孫。



編輯: / 潤稿:
  • 正廳前設有轎廳,做為停放主人轎子的空間。
  • 護龍間以圓門做為門戶通道。
  • 陳培松中舉的旗杆座,彰顯陳家的功名。
  • 古厝正廳有精緻的神龕木雕。
  • 益源古厝的建築氣勢宏偉。
  • 秀水益源大厝─大厝九包五、三落百二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