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井區:龍目井

字體   小 中 大 
作者:

循著老樹濃蔭向前行,2 口舊井遺跡靜靜地嵌在地上。千百年前,這裡有得天獨厚的天然湧泉,水源豐沛,讓荒地成為良田,居民安居樂業。清澈的湧泉如噴玉花,「龍井觀泉」名列清代彰化八景之一,文人雅士無不讚嘆,而今泉水雖已枯竭,但龍目井像一位白髮蒼蒼的長者,睜著雙眼靜看時空變幻、歲月更迭。


相傳龍目井泉水是由老樟樹的根部湧出,水質清澈,旁有2 顆雄偉大石,狀似龍目,因而得名。水源是先民開墾、定居首要解決的問題,在龍井地區,大肚溪沿岸都是取用溪水,山邊農地則仰賴龍目井湧泉。據傳昔日山下數百畝田地皆受到龍目井的滋養,可說是此地最重要的命脈之一,就連日大正9 年(西元1920年)地方改制,亦是取龍目井之頭尾龍井來取代舊名茄投。
由於龍目井水質超優,傳說在清代初期,彰化建城,原本預定將城廓建置於此,但彰邑人士不服,暗中往龍目井裡灑鹽,官員試飲後覺得此地水鹹不宜建設,才把縣城安放在今天的彰化市。
清道光年間,龍目井不幸受到某次漳泉械鬥嚴重波及,一夕之間化為廢墟,連象徵龍目的大石也支離破碎;久聞龍目井景致幽奇的彰化詩人陳肇興在這場大動亂後蒞臨此地,大失所望之餘寫下了〈遊龍目井感賦百韻〉,不勝唏噓。
今日,龍目井經過重新整理,雙井加網蓋,以鵝卵石及洗石子砌成一個小小的公園空間,周邊有老榕樹環抱,朱紅色的詩詠圍牆上面刻印著清代以來與龍目井相關的詩句。行走其間,彷彿與詩人陳肇興、丘逢甲、洪棄生等人同遊共賞,身歷其境走過龍目井數百年來的風光與滄桑。

編輯: / 潤稿:
  • 與山海有約 從水裡港、茄投到龍井
  • 加上網蓋的井泉,不復見源頭活水,僅能蒞臨憑弔。
  • 井泉前方栩栩如生的龍頭石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