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貝
            

北海一:吉貝

字體   小 中 大 
作者:

吉貝—北海之珠


  吉貝位於白沙島北方約5.5公里,由白沙鄉赤崁村北海旅客服務中心搭乘快艇,大約10-15分鐘即可抵達。吉貝全島地勢頗為低平,西崁山、東崁山約 18公尺高。滿潮時面積3.0508平方公里,退潮時面積3.6430平方公里,潮間帶廣大,海洋生物資源非常豐富。附近島嶼包括目斗嶼、過嶼、險礁嶼、姑婆嶼、大磽礁和二磽礁等。吉貝多沙質海岸,海域底質多為珊瑚礁所構成,南面水深較淺,與險礁之間水深多半在5公尺以內;北方之過嶼、目斗嶼為海中珊瑚群發育較佳之處,退潮時海底礁石往往露出海面。目斗嶼上建有燈塔,為北海海域重要地標。 過嶼位於吉貝嶼和目斗嶼之間,退潮時可由吉貝涉水而至。目斗嶼之北有大磽礁、二磽礁,為澎湖的極北島嶼,乃《澎湖廳志》記載的北磽。此地海底地勢陡降,離岸500公尺處水深超過20公尺以上,昔日船難頻傳。吉貝嶼東半部海岸玄武岩多被侵蝕形成海蝕平台,海底多岩礁;西半部除西崁山沿岸為海蝕平台外,其餘皆為沙岸;北邊鄰近海岸的沙礫地,是夏候鳥小燕鷗的繁殖地,亟需被保護。西南端的沙尾最寬處約200公尺,綿延700公尺以上,「沙尾」也成為吉貝觀光旅遊的代名詞。

  吉貝地理位置臨近澎湖三大漁場之一的北淺漁場,很早就吸引福建沿海的漁民來此捕魚及停泊休息。居民大多數於明末清初自金門遷入,少部分則是清代駐防班兵的後代。聚落主要位於吉貝南方,從港口由南往北、往東、往西三個方向發展。吉貝村以武聖殿為分界點,將聚落區分為東邊與西邊。東邊以「陳」姓、「謝」姓居多,西邊「莊」姓為大姓。武聖殿肇建於明永曆7年(西元1652年)是吉貝居民的信仰中心,又稱東廟;觀音寺創建於清道光7年(西元1827年),又稱西廟。此外尚有福德廟與大將爺(一般俗稱大眾爺)廟,以及數座的有應公廟。

  澎湖入清版圖之初,有鑒於吉貝地理位置的重要,因此在吉貝派駐軍隊防守,配置「營房五間、煙墩一座」 。 」日本統治台灣、澎湖後,雖然數度調整行政組織,吉貝均獨立設置吉貝派出所,隸屬馬公支廳管轄。日據中期之後,澎湖農、漁業的發展有長足的進步,人口增加也十分迅速,不少吉貝人在日據時期即遷往高雄鹽埕、鼓山一帶發展,並在今高雄市建國四路路底興建了武聖廟。台灣光復後,由於政府在農、漁業上的獎勵,實施放領漁船,改善漁撈技術,改建碼頭等,使得居民生活獲得極大改善,一時有「小美國」之稱。 人口數也從民國35年的1739人到達民國55年2436人的歷史高點。爾後,一方面因台灣工商業的起飛,一方面漁業資源在毒魚、炸魚、電漁的威脅下逐漸枯竭,人口再度往外遷徙,逐年減少,截至民國97年底人口總數為1520人。

  漁業資源日益枯竭,部分居民轉而從事新興的觀光業。近幾年來,觀光業的發展,逐漸改變吉貝的產業結構,夏季時從事觀光餐飲業、交通運輸業以及民宿飯店相關服務業的人口,不斷增加。吉貝最受人青睞的旅遊景點,除了沙尾之外,還有許多不亞於沙尾的沙灘,為吉貝帶來了生機與活力。青年男女騎乘水上摩托車馳騁於蔚藍大海;闔家乘坐香蕉船上,徜徉於白色浪花之中;浮潛,讓您欣賞五彩繽紛的海洋世界。你也可以在專業的漁夫帶領下體驗石滬內捕魚的樂趣,不過必須配合潮汐並攜帶齊全的裝備。石滬是老祖先智慧的結晶,昔日維繫著吉貝的經濟命脈,今日則成為最珍貴的文化資產。吉貝的石敢當文化也頗具特色,書有「東方龍馬壯山河」的「鐘磬」 、 「西境海雲飛日月」的「木魚」 ,以及位於聚落東北方 」 ,以及位於聚落東北方 ,以及位於聚落東北方的「龍喉」 ,都有淵遠流長的歷史意義。聚落內的硓 」 ,都有淵遠流長的歷史意義。聚落內的硓 ,都有淵遠流長的歷史意義。聚落內的硓石古石屋,古色古香;聚落後方的菜宅,不論是清晨亦或黃昏,都有辛勤的農夫照護著石牆下的菜蔬;北面的黃金海岸,有曲線玲瓏的石滬群;沙礫灘地是夏候鳥小燕鷗的繁殖地,小燕鷗的雛鳥有爸爸媽媽的呵護,免於艷陽的曝曬。

  來到吉貝,您絕對不可以錯過吉貝的宮廟文化。武聖殿懸掛著清代以降的歷代匾額,一樓的石滬漁業權石碑更是彌足珍貴。觀音寺的石柱對聯、木雕鑿花呈現吉貝的產業特色與時代精神。例如: 「漁民潛水插龍蝦、各種海洋生物、日據時代的相撲活動、二次大戰盟軍飛機的轟炸」 ,這些鮮活的木雕鑿花作品,在澎湖甚至於台灣只有吉貝看得到。當你輕輕揭開吉貝的面紗,你將會發現不同的吉貝意象。

 

編輯: / 潤稿:
延伸閱讀
吉貝的石敢當文化
大將爺廟、秀才厝與有應公厝
  • 吉貝1
  • 吉貝2
  • 吉貝3
  • 吉貝4
  • 吉貝5
  • 吉貝6
  • 吉貝7
  • 吉貝8
  • 吉貝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