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公市一:澎湖天后宮

字體   小 中 大 
作者:

澎湖天后宮—全台歷史最悠久媽祖廟


  澎湖天后宮,是每一位到澎湖來的遊客、旅人抑或是澎湖在地人都會前往膜拜參訪的重要地點,這份凝聚力來自於被漁民尊稱為「海上守護神」的媽祖信仰民俗。


  由於澎湖開發史長達728年,而宗教信仰也是地方人文不可或缺的元素,因此要閱讀澎湖、親近澎湖,民國72年列為國定古蹟的澎湖天后宮是一處重要的起點。


  從馬公市民族路由南向北信步走向接近仁愛路口處,至今已有417年廟史的天后宮巍峨矗立眼前,傳統合院式建築、古樸的現貌,是日大正9年(西元1920年)地方仕紳集資鳩工重建的規模,這座廟宇當時由粵東籍藍木師傅邀集閩南籍等唐山匠師聯手興建,不論彩繪或是鑿花,都是傳統建築的藝術精品。


  山川殿頂山上的燕尾飛簷與鯉魚吐水草剪黏泥塑,和為採光刻意挑高設計的垂簷、疊拱、簷柱等,建構成天后宮莊嚴肅穆的立體廟貌。尤其是廟前八卦型台階造型特殊和屋頂上燕尾脊相互呼應,兩側的穿雲龍、露齒虎符合中華文化四神相應理論;門屏上牡丹花、螭虎瓶、蝙蝠、如意等鑿花,象徵富貴平安、福祿如意,而樑、柱與通隨、斗拱、屏門的木榫嵌合則展現傳統木匠工藝精髓。


  大殿神龕裡,金面媽祖金身慈眉善目與多位神明的靈應,安撫了許多信徒的心靈,配祀在側殿的註生娘娘、節孝祠內的節孝婦女,分別敘述著過往輝煌與神話傳說。博古架的擂金彩繪、神龕上方的「與天同功」匾,則是歷史與民俗工藝的瑰寶,後殿公善樓也稱清風閣,因為籌建經費短缺,建築整體顯現樸實風格,雖然因為年久失修而封閉,但漫步廟中遙想當年賢人雅士的朗朗吟頌,別有一份愜意和自在。


  澎湖天后宮的燕尾飛簷、剪黏泥塑、通樑瓜筒、門屏鑿花和人物花草彩繪等,全部是匠師們精心傑作,而農曆3月23日「媽祖生」的海上遶境祈安大典與保存完整的宗教科儀「天子宴」等,都讓澎湖古老又豐沛的文化再次鮮活起來。

 

編輯: / 潤稿:
我要回應 我要回應  發表到Plurk 發表到twitter 發表到Facebook 轉寄給好友 友善列印
下一景點 | 施公祠
延伸閱讀
天后宮秀面圖
龍虎堵
「與天同功」匾
  • 見證歷史數百年媽宮古蹟不勝舉
  • 澎湖天后宮大殿挑高設計利於採光,屏門廊柱作工精美。
  • 原舉旌「旗」,象徵「祈」
  • 手提彩「球」,象徵「求」
  • 手執「戟」,象徵「吉」
  • 手提「磬」,象徵「慶」。
  • 澎湖天后宮秀面為木造結構,不論鑿花、榫接架棟都是傳統木匠工藝瑰寶。
  • 澎湖天后宮山川殿中脊上的「龍馬負圖」剪黏泥塑堪稱藝術精品。
  • 澎湖天后宮屏 門 上 的 鑿 花(雕刻) 栩栩如生、刀法質樸,藝術價值高。
  • 澎湖天后宮前的八卦型台階造型特殊,為整體秀面視覺動線的連結點。
  •  「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全台第一古碑出土,印證澎湖天后宮廟史全台最久。
  • 澎湖天后宮博古架上的「與天同功」金龍古匾與媽祖信仰相互輝映。
  • 澎湖天后宮後進的公善樓二樓為清風閣,為昔日教授漢文的場所。
  • 澎湖天后宮大殿內的擂金彩繪以金箔手工擂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