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業、林業文物館
            

南庄鄉蓬萊線:礦業、林業文物館

字體   小 中 大 
作者:

礦業、林業文物館—見證南庄煤礦與林業開採史


  南庄煤礦最早起源於日明治44年(西元1911年) ,日昭和12年(西元1937 年)全面開採。而南庄林木更早於清代即開採,加里山脈因有大批樟木林,讓南庄紅毛館成為早期提煉樟腦油的盛產地;日昭和16年(西元1941年) ,日本政府開始採伐鹿場大山原始林,南庄的林木業也漸漸興盛。靠著興盛的林業與礦業,南庄曾有一段繁榮的黑金歲月,根據民國56年的統計,全鄉人口數約2萬5000多人,南庄國小學生總數多達1600人,創下歷年來最高記錄。林木過度採伐的結果,每逢颱風即災情嚴重,幾度天災後,山林禁伐,加上礦業式微;南庄繁華落盡、人口外移,30年內人口數銳減一半。南庄煤礦起源於田美村,當時由陳秀蘭申請許可,林啟興接手採掘,至今大概有93年的歷史,據日昭和18年(西元1943年)的調查,新竹州的礦區共51 處,其中田尾即有13處。


  最初煤礦開採規模都很小,日據時代,煤礦業者黃開郎以200斤米酒為酬勞,請原住民上山找其他煤礦露頭,而後才向日本政府申請開採,為全面性開採南庄煤礦之始。日昭和16年(西元 1941年) ,因為頭南公路的完成,原本靠輕便車推送煤炭,改由卡車運送,礦區範圍大為增加。


  南庄自日據時期開採,至民國46年底,共計有22 個煤礦,興盛的礦業創造了南庄史上最繁華的時代。民國71年,苗栗縣煤礦開採達最高峰,為全台第二,南庄煤礦盛極一時。當時南庄幾乎大都以採煤為主業,成為主要經濟來源。以台陽礦業的田美煤礦為例,民國54年的開採量曾達142,900噸,也是台灣區最大的礦場,雇用礦工約550人,是當年全台產量最多的礦區。除了田美南庄礦區,還有設於東河與紅毛館等處,當年的礦工總人數約有900人,每個月發薪約4,000萬元,對南庄的發展有相當大的貢獻。南庄每天上工的礦工,比大型工廠人力還多,大部份的商店幾乎都跟採煤產業有關,光是戲院就有4家之多,目前僅存的南庄戲院,尚可看到當時的風光。


  當時礦工的收入比起工廠工人還高出很多(礦工一天工資收入50元,工廠工人一個月收入才60元) ,從竹北、新竹、竹南、苗栗各地,都有人騎著腳踏車到南庄當礦工。隨著經濟轉型、人工昂貴,本地出產的煤礦漸被進口煤礦與石油取代,此後,南庄開始沒落,很多礦坑設施現已荒廢。


  南庄煤礦發展雖然豐富,目前卻無完整的礦業博物館,曾經是基層礦工與電機工程師的小南埔文史工作者張榮福窮畢生積蓄,致力收藏相關文物,成立礦業生活體驗館,南庄鄉公所也費盡心力保存林礦業歷史。


  南庄林礦業史蹟館,原本設於南莊國中,現已遷至東江溫泉,館內陳列南庄林業、礦業的傳統文物,見證南庄煤礦與林業開採歷史。館內展出伐木時所使用的機具、鋸子、斧頭、墨斗……等等工具,及早期以人力運送的「拉木馬」 ,是林業最原始的運輸方式。還展出扁柏、紅檜木、楠木等各式各樣不同樹種。另一區礦業文物,有一部運煤礦小火車,以及早年採礦的工具,牆上珍貴的礦工生活照片,訴說著南庄林、礦業發展的點滴。


 



編輯: / 潤稿:
延伸閱讀
紅毛館地名的由來
南庄煤礦
  • 林礦興衰徒追憶桂花巷裡嚐美味
  • 日本政府於當時發動炭業報國,鼓舞青年投入煤礦開採,,圖中手拿照片為張榮福收藏。 。
  • 田美礦坑遺址雖然荒草蔓生,但是保 生,但是保 ,但是保存完整,坑道口為求安全已暫時封閉。
  • 早期礦工生活危險辛苦,張榮福示範如何檢視二氧化碳含量,以保護礦坑工作安全。
  • 館內的林礦業文物館,可回味南庄老時光。
  • 早期採煤礦 早期採煤礦的小火車。
  • 拉木馬是早期以人力運送林木的原始運輸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