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籠官道:城隍廟

字體   小 中 大 
作者:

  外地遊客一踏進基隆,最鮮明的印象即是豪華亮麗的郵輪、載滿貨櫃的大輪船和雄偉昂然的軍艦。


  海港的元素鮮活跳脫在眼前,隨著季節和氣候的變化,還可以在港邊廣場觀賞老鷹、黑尾鷗、白鷺鷥和海裡游魚共譜的一段海天之舞。船看膩了,轉過身去,赫然發現大馬路對面的城隍廟,天天望著海,已然123年。


  城隍爺神格屬司法神,古代凡有官之處必設廟祀城隍,地方官新上任也得到城隍廟舉行就任奉告儀式,因為地方官治明,城隍爺治幽,一陽一陰,共同治理地方。由於城隍爺具官方性質,城隍廟的建制與地方發展有關,清光緒13年(西元1887年)舉人江呈輝、秀才張尚廉發起捐地建護國城隍。建廟前2年剛打完清法戰爭,建廟的同一年,劉銘傳開始修築基隆與臺北間的鐵路,次年設基隆廳,雞籠成為獨立行政區,下轄雞籠、金包里、三貂、石碇等4堡,這4個堡成為共同的行政區、祭祀圈和生活圈。 


  城隍廟正殿居中的黑面神像是主神,正殿兩側奉祀文判官、武判官、六司、七爺和八爺,個個神容嚴肅,威儀萬千,後殿祀有城隍夫人和城隍太子。中庭的圓柱和方柱上書警世勸善的對聯,讀來仍有威嚇嚇阻的功效,走出廟門前抬頭看見門楣上的大算盤,莫非一進廟城隍爺就已算清來人的功過是非!誠所謂舉頭三尺有神明。


  二次大戰時基隆港區房舍多遭轟炸,信徒背著城隍爺逃難,廟竟未遭波及,居民稱幸深信神明靈驗。光復後重建後殿和二樓,二樓奉祀西秦王爺和基隆聚樂社的先人。


  每年農曆3月3日是城隍爺聖誕,信徒參拜還願,8月16日是城隍爺出巡的日子,又稱「日巡」,之前2天(即14日)先遣七爺和八爺到地方上「夜巡」,暗查民間委屈,至今仍保持城隍爺治幽的傳統特質。



編輯: / 潤稿:
  • 城隍廟1
  • 城隍廟2
  • 城隍廟3
  • 城隍廟4
  • 城隍廟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