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戀河畔鐵馬行:七堵大華橋

字體   小 中 大 
作者:

  清光緒15年(西元1889年)劉銘傳在建設臺灣時,興築臺北與基隆間的鐵路,在架設八堵鐵橋時,有工人發現河床中有閃閃發亮的沙子,其中有人曾到過舊金山和澳洲淘過金,研判河床中有沙金,消息因此傳開。


  第二年,吸引了約3000餘人聚集採金,並逐漸擴及到上流,淘洗區域至三貂嶺一帶。官方曾頒布禁採令,但效果不彰,於清光緒18年核准在基隆設金沙總局,於瑞芳、暖暖、頂雙溪、四腳亭、六堵、七堵等設分局;同時認定「基隆出產金沙,屬地方自有之利,應歸地方自受其益」,因而使當地紳民獨占經營,由商戶納銀包辦,這就是金瓜石金礦的起源。


  這個發現地點,據日本人後來的調查,應在今日的大華橋下。早期的大華橋曾稱為「基隆川橋」,日人稱「大和橋」,因橋樑設計形態優美,日人又取名「戀愛橋」、「虹橋」等,由文獻上的圖片可以窺見其結構設計之美,而現有大華橋上加設鋼構衍架,則完全失去美感。


  整條防汛道路中,此處是較為危險的路段,行經此處必須暫時離開防汛道路,併入公路車道中,待過了大華橋頭再回到防汛道路,就進入七堵市區了。



編輯: / 潤稿:
我要回應 我要回應  發表到Plurk 發表到twitter 發表到Facebook 轉寄給好友 友善列印
上一景點 | 七堵河段
下一景點 | 八堵鐵橋
  • 七堵大華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