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蹟與歷史建築之旅:嘉義創意文化園區

字體   小 中 大 
作者:

       從嘉義火車站出發右轉,約200公尺路程,一排大王椰子樹映入眼簾,原是嘉義舊酒廠,日據時代日本人赤司初太郎在此創建大正製酒株式會社嘉義工場,同時擁有臺中工場(後改為臺中酒廠),因而嘉義酒廠與臺中酒廠被視為「姊妹廠」,都是大正時代即開始製酒。日本總督府實施專賣制度後,嘉義工場併隸專賣局臺南支局。臺灣光復,國民政府沿續專賣制,民國46年改稱「臺灣省菸酒公賣局嘉義分局嘉義酒廠」,是臺灣最早蒸餾高粱酒的酒廠,民國92年市政府公告「原嘉義酒廠」登錄為歷史建築。


       登錄的建築是8棟興建於日大正13年至昭和12年間(西元1924年至1937年)的廠房設施,有中間試驗場(原料倉庫)、鍋爐室、材料五金倉庫、貯酒室、再製酒第二工作廠、製麴工場、包裝工廠、機械修理及木工廠。


       日大正13年興建的中間試驗場建築年代最久遠,最初用為儲存酒精原料,稱為「酒精倉庫」。主體是二層樓磚造,檜木屋頂結構保存完好,中間屋脊安裝7組散熱器,山牆上有半圓形通氣窗,立面做水平裝飾帶,整體線條俐落大方。專賣制度下的酒廠其釀酒機械的用途有限制性,一般廠商不生產,只好由酒廠內的工程師激發腦力、克服技術,自行開發維修。例如製麴工場機械設備就是成功案例,因此舊酒廠裡從廠房設計、機械研發、機具設備配置的動線,都有其獨特的產業歷史價值。


       舊酒廠鍋爐室旁,聳立天際53公尺高的煙囪,曾是嘉義市的地標。廠區鋪有輕軌,運送煤炭、酒瓶至鍋爐室或貯酒室,如今軌道大多拆除,低頭踽行之際或許能從斑駁的地面發現小小段遺跡。


       嘉義舊酒廠主要生產高粱酒、虎骨酒、竹葉青、玫瑰露酒等酒品。隨著業務轉移至民雄工業區,民國88年舊酒廠正式劃下休止符。登錄為歷史建築後,由文建會主導轉型為文化創意園區,以製酒產業為根基,激發地方特色產業的文化創意能量,活絡體驗經濟的消費,創造文化產值。
 



編輯: / 潤稿:
  • 舊酒廠遺留多臺生產線的機器設備,可見證製酒文化。
  • 園區內有多棟歷史建築,種類多樣。
  • 中間試驗工廠屋脊裝置一排散熱器,透氣性佳,並富建築之美。
  • 創意文化園區原為嘉義酒廠。
  • 嘉義城市的百年容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