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廟之旅:仁武宮

字體   小 中 大 
作者:

       在北榮街與興中街轉角,有一座規模不大,廟齡卻超過300年的古廟─仁武宮。整棟廟宇以樟木為結構,彩繪、石雕、木雕、泥塑、剪黏精緻。雖然歷經多次修建,但廟體原貌未失,氣勢雄偉,民國87年公告為「市定古蹟」。


       仁武宮供奉的主神,是明鄭時期自福建泉州府同安縣迎奉而來的保生大帝。但保生大帝金身最早並非奉祀在嘉義市,而是由來臺的官兵,供奉在鳳山縣仁武鎮(今高雄市仁武區)。


       明永曆27年(西元1673年),鄭經西征大陸,將仁武鎮官兵改調至諸羅縣(今嘉義市)戍守;保生大帝神像因而移奉至嘉義,並於永曆31年(西元1677年)建小祠供奉,20多年後才建廟。仁武宮建於清康熙40年( 西元1701年),比諸羅建城還早3年。為了紀念主神從仁武鎮迎奉而來,因此命名「仁武宮」,成為諸羅縣第一座保生大帝廟,也是僅次於雙忠廟的第二座古廟。


       仁武宮的前殿、內埕、正殿為木石混合的外檐裝修,具有特色;文武門神,是彩繪名師潘麗水的作品;剪粘、脊飾為洪坤福流派的再傳弟子林萬有所作,頗具藝術價值;大門兩側保留的門枕石,也是特色之一。


由於日據末期「皇民化運動」時曾被廢廟,廟內文物多數散失,如今還保留一座清道光15年(西元1835年)刻製的石香爐。



編輯: / 潤稿:
  • 仁武宮的文武門神是府城彩繪師潘麗水所繪。
  • 仁武宮的剪黏脊飾為洪坤福流派作品。
  • 仁武宮古色古香的樟木架構。
  • 仁武宮內精美的彩繪。
  • 仁武宮精緻的木雕,細膩富有美感。圖二
  • 仁武宮精緻的木雕,細膩富有美感。圖一
  • 最早的保生大帝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