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野鄉:龍田村

字體   小 中 大 
作者:

龍田村—移民往事,生態立村


  龍田村,位於鹿野溪與卑南大溪合流處北岸的高位河階「鹿野台地」上,海拔約170到220公尺,北倚高台,西北有鹿鳴山,東方面對海岸山脈南段最高峰—都蘭山;氣溫較燠熱的台東市低2到3度,即使是夏季,夜晚完全不需冷氣空調。


  一進龍田村,定會驚詫於村道的平直,尤其主幹道光榮路(東34線),不僅路面寬闊、民居整潔、花木蔥蘢,更美妙的視覺經驗是:都蘭山優美的側臉正好枕在道路中央。雨後,雲靄繚繞山嶺,更是此地絕佳的游賞時刻!


  光榮路的前身是日本移民村的主要村道,所以在518號黃宅、188 號邱宅,都可看到日本雪鄉「合掌造」的遺痕—長斜屋簷、低矮門窗;龍田國小在日據時的校長宿舍、鹿野村托兒所(日昭和3年,西元1928年設立,日據時全台第一家,已列為歷史建築),與操場邊3株90多歲的老松樹,都在見證著歷史。


  由光榮路轉進北龍六路,直對的高台下方,曾是最早的日本神社所在,今已無遺址可尋;路右側有大片翠色草皮,是飛行傘的降落點,經常有家長帶子女到這裡,快意奔跑。北二路、北三路夾種小葉欖仁,已形成林蔭道;茶改場附近也有成列的台灣欒樹和高大的木棉;這片棋盤式的村道,最適合騎鐵馬漫游。新住民阿度經營的腳踏車文化導覽行程大受遊客歡迎,在小葉欖仁道上躺馬路、看藍天的活動,已成為龍田村夏日奇景。


  台地上的灌木叢、雜木林裡,有松鼠、野兔、環頸雉、白腹秧雞、鵪鶉、斑鳩出沒;低空中時有綠繡眼、紅嘴黑鵯、黑頭翁、燕子等低空飛掠,高空中則有遨翔的鷹隼和飛行傘的傘花比美。春來,茶園或其他果園裡自會長出鮮嫩的龍葵、昭和草、山苦瓜等,只要農民沒有噴灑農藥,便可摘採來入菜。


  日據時代,已有台灣西部移民住在移民村的外圍五十戶、九戶、馬背等聚落;光復後,這些聚落有人成為移民村的新主人。光復前,移民墾植甘蔗;民國44年,設立「鳳梨專業區」以後,到60年代中期,台地上都種鳳梨,提供台東鳳梨工廠製造罐頭,賺取外匯;70年代福祿茶崛起,茶葉改良場在此地設立台東分場,指導茶農提高茶葉品質;80年代,鳳梨間種枇杷、釋迦;90年代又有香蕉加入,龍田村自有一段獨特的農業發展史。每年4、5月間,台地生產的甜蜜蜜、牛奶鳳梨、蘋果鳳梨等新品種,都打著「鹿野鳳梨」的招牌迎徠顧客;偶而還有量少卻味美的枇杷。


  鄉土的美,不能只是觀光消費,更要在地生活來深化。60年代,村人單純素樸的民風,曾讓釋證嚴法師在此地修行。70、80年代,村中悠閒慢活的步調,讓許多來此的台東新移民難以忘情;開始,幾位從事公教職的在龍田村買地建屋,實現他們的田園夢想,也改變了龍田的地貌;一棟棟歐風別墅拔地忽起,還好這些家戶都努力栽植花木,讓建築物和農村景觀能相互融合。


  其中,更有熱心人士以李元和老師為首,推廣種植蜜源植物、復育黃裳鳳蝶,組成「龍田蝴蝶保育推廣協會」,合力要賦予龍田更豐富生動的面貌。這樣的環境與理念,感動了竹科人林義隆,帶著妻兒來此租地耕種,實踐他衷心嚮往的「秀明自然農法」-不施藥也不施肥,汰弱擇強以繁殖優生品種。龍田村因著這批新住民,正一步步朝著生態村的理想走去。


 



編輯: / 潤稿:
我要回應 我要回應  發表到Plurk 發表到twitter 發表到Facebook 轉寄給好友 友善列印
上一景點 | 鹿鳴大橋
下一景點 | 鹿野高台
延伸閱讀
日本移民村
  • 在龍田村光榮路看都蘭山。
  • 由卑南溪谷看鹿野台地,七層河階,線條分明。
  • 龍田村棋盤式村道,日據時所規劃。
  • 日據台灣最早的托兒所,還保存在龍田國小內。
  • 鹿野尋場小學校(今龍田國小)校長宿舍。
  • 光榮路旁的合掌造房舍,鹿野移民村民來自日本新潟,原本是茅草屋頂。
  • 從飛行傘降落點看都蘭山。
  • 騎腳踏車可以深入認識龍田村。
  • 龍田村北三路小葉欖仁林蔭道。
  • 躺在小葉欖仁蔭下,重新認識天空與雲彩。
  • 龍田的茶園景觀。
  • 龍田村的田園景觀,鳳梨、茶樹並陳。
  • 蝴蝶協會輔導村中長者用檳榔葉製作工藝品。
  • 蝴蝶協會為長者製作的工藝品舉辦拍賣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