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分地帶的宗教信仰:漚汪文衡殿

字體   小 中 大 
作者:

  「漚汪」是平埔語音譯,意為「溪河」,原為蕭社的支社,今日是將軍鄉行政中心。「將軍」鄉名由來,與清將施琅將軍有關,日據時期則以「將軍」為庄名,臺灣光復之後,沿用為「將軍鄉」。


  漚汪文衡殿開基主神老三關帝聖君,是李姓先民隨鄭軍來臺時,自福建南安縣攜奉渡海,原奉祀李宅,清康熙48年(西元1709年)奉神諭擇定今址建廟供奉,清乾隆22年(西元1757年)重建時,增祀關平太子、周倉將軍、觀音佛祖及天上聖母等神尊,成為將軍的信仰中心。


  從大殿轉東廂,燻黑泛光的「文昌祠」額及「育英書院」匾高掛,每逢考季,案桌上擺滿各級考試准考證,也常見虔跪擎香祈求的身影。清光緒15年(西元1889年)漚汪秀才林崑岡為傳揚傳統文化、振興文風,特設立「育英書院」,並增建文昌祠,文衡殿一躍成為將軍文教中心,漚汪至今文風鼎盛。


  由「文昌祠」往後殿走,循旋梯登上二樓,是「林崑岡紀念館」。乙未(西元1895年)割臺,林崑岡號召將軍地方士紳齊聚漚汪文衡殿前,祭拜天地,歃血為盟,誓死保衛家園後,與日軍對峙激戰於學甲鎮竹篙山,終因彈盡援絕而慷慨成仁。為紀念這段英勇事蹟,文衡殿特設置「林崑岡紀念館」,讓後代子孫緬懷先人英烈。紀念館內展出林崑岡生前遺物,有紅眠床、童生籃、書桌、真跡文墨、戶口名簿、抗日隨身符及隨身武器⋯⋯等,緬懷之餘,讓人肅然起敬。


  再循旋梯登上三樓,即為「老三關聖帝君文物館」,常態性展出關聖帝君生平事蹟、相關文物圖像,文衡殿籤筒、籤支、香爐、神轎、神冠等古文物與神話傳奇,漚汪人的薪傳以及漚汪文衡殿建廟300周年系列活動攝影比賽得獎作品等,可以了解文衡殿歷史、漚汪地區庶民文化特色。


  參觀了漚汪文衡殿,廟前的「阿妙饅頭」及「漚汪蚵嗲」是當地特色小吃,值得一嘗;而附近的「方圓美術館」及「鹽分地帶文化館」,典藏在地文化藝術,也值得一訪。



編輯: / 潤稿:
  • 漚汪文衡殿1
  • 漚汪文衡殿2
  • 漚汪文衡殿3
  • 漚汪文衡殿4
  • 漚汪文衡殿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