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山月世界之旅:菜寮化石館

字體   小 中 大 
作者:

從新化交流道往東朝臺20線走,約莫30分鐘即到左鎮菜寮化石館。百萬年前,左鎮鄉可能是濱海或淺海區,因為有許多海底生物骨骸遺留於此,菜寮溪流域因有這樣特殊地層,每逢豪雨沖刷,河床上就散布了大量的古生物化石。著名的「左鎮人」頭頂骨化石也在此發現,屬於臺灣早期發現的人類化石。化石是大自然的恩賜,加上有心人士的愛惜收藏,於是造就「菜寮化石館」的誕生。化石館成立於民國70年,館藏豐富,並致力於研究與推廣,兼具歷史與教育意義,可說是臺灣史前人類研究開啟重要里程碑。
菜寮化石館外觀建築簡單而大方,綠色的屋頂,白色圍牆,訴說著大自然純淨潔樸的生命力。圍牆上雕刻著化石層積年代,尚未走入館內,即能對化石岩層有初步認識。走入館內,映入眼簾的是各種珍貴化石;目前收藏的化石,多為左鎮菜寮溪當地出土的,距今約160萬年前的第四紀更新世及臺灣哺乳動物化石為主,十分具有教育意義。館內擺設化石的種類,計有犀牛化石、臺灣古象、古鹿、貓科生物化石、朱鯧魚化石、大量的鯊魚齒、鯨魚脊椎骨,數量最多的是貝類化石、海膽化石、樹葉和種子化石等,另有左鎮人頭蓋骨化石、臼齒化石之複製品。
館內也介紹採集化石的方法,展示各種採集工具,讓人看了忍不住也想捲起袖子和褲管前往化石採集地,但礙於自然環境的限制,只能觀賞館內展出的化石。因菜寮溪陸續發掘出土的化石,不但種類繁多、數量豐富,且此地也是臺灣早期發現脊椎動物化石的地區,是臺灣主要大型脊椎動物化石產地,所以菜寮溪的化石,長久以來一直受到國內、外研究學者與業餘化石愛好者的關注與重視,菜寮化石群也成為臺南縣重要自然文化資產與地方特色。
菜寮化石館收藏豐富多元,日據時期臺北帝國大學(今臺灣大學前身)早坂一郎教授在菜寮溪發現化石以後,又發現了左鎮人頭蓋骨化石,及一頭近完整的犀牛化石,使得菜寮溪聲名大噪,化石館二樓有一頭以早坂一郎命名的犀牛模型,就是以當時發現的化石研究復原的架構。化石館內的古化石,是研究臺灣的古代地理、環境、生物演進極重要的參考依據。



編輯: / 潤稿:
  • 菜寮化石館1
  • 菜寮化石館2
  • 菜寮化石館3
  • 菜寮化石館4
  • 菜寮化石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