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堡圳傳奇:八堡圳取水口

字體   小 中 大 
作者:

八堡圳取水口為臺灣歷史建築百景之一,3百年來與彰化平原的農業發展關係密切。
作為臺灣最古老的3大人工圳渠之一的八堡圳,建於清康熙年間,並有一圳及二圳之
區分,八堡一圳原名施厝圳,為施世榜於清康熙58年(西元1719年)所開鑿完成,八
堡二圳原名十五庄圳,則為黃仕卿先生於康熙60年所開鑿。
施厝圳及十五庄圳原為各自獨立的人工圳渠,施厝圳水源取自濁水溪,十五庄圳則無
特定水源。日本據臺後,為發展水利,於日明治40年(西元1907年)將十五庄圳連接
施厝圳取水,改稱施厝圳為八堡一圳,十五庄圳為八堡二圳。
由八堡圳引水灌溉古稱「彰化八堡103庄」的地區,流域廣布於今天彰化縣26鄉鎮市
中的16個鄉鎮,其灌溉面積19,282公頃,渠道包括幹、支、分線,總長637公里。八
堡圳代表彰化水資源開發的智慧結晶,不僅孕育聞名中外的良質濁水米和各類蔬果,
更滋養了130多萬人口的彰化縣民,因此被尊稱為「彰化的母親河」。



編輯: / 潤稿:
  • 八堡一圳、八堡二圳分水口。
  • 八堡圳取水口紀念碑。
  • 八堡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