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古城:孔廟

字體   小 中 大 
作者:

  位於八卦山下的彰化孔廟,源起於清雍正4年(西元1726年)興建的縣儒學,曾歷經乾隆、道光年間的重修,始具規模。民國64年由當時彰化縣長吳榮興委請東海大學漢寶德教授規劃重修,保存古蹟的完整,民國72年經指定為國家第一級古蹟(現為國定古蹟)。


  孔廟的建築規制中,分別有泮池、大成門、戟門、大成殿與崇聖祠。彰化孔廟的建築莊嚴肅穆,前方原有一座泮池,日據時期因都市計畫已遭填平;大成門旁的牆垣,有一塊「文武官員軍民人等至此下馬」的下馬碑,昔日文官武將經過孔廟時,均須下轎、下馬徒步經過,以示對孔子的尊敬;虎邊牆垣則為「萬仞宮牆」碑,象徵孔子學問深厚之意。


  來到孔廟,必須由側門進入,正門僅在祭孔時才會開啟。孔廟的正門為大成門或稱「櫺星門」,櫺星有「取士、得士」之意。大成門上方有6個筒狀的通天筒,代表「禮、樂、射、御、書、數」六藝,象徵孔子「德配天地,道貫古今」。


  大成殿奉祀至聖先師孔子、四配(顏回、曾參、孟軻、孔伋)及十二哲人,大成殿前方的「月臺」,是祭孔時舞「六佾舞」的空間。崇聖祠位於大成殿的後方,奉祀孔子五代祖先,兩旁為四配之父。 


  孔廟旁原是白沙書院,創立於乾隆年間,日據時期改設幼稚園,現僅存一棟教室,是彰化縣的歷史建築。



編輯: / 潤稿:
我要回應 我要回應  發表到Plurk 發表到twitter 發表到Facebook 轉寄給好友 友善列印
上一景點 | 古城遺址
下一景點 | 元清觀
  • 大成殿前月臺,為祭孔時舞六佾舞的空間。
  • 孔廟大成門,又稱櫺星門,上方六根通天筒,代表「禮、樂、射、御、書、
數」六藝。
  • 孔廟前「文武官員軍民人等至此下馬」的石碑。
  • 大成殿及東、西廡,供奉四配、十二哲人及歷代先賢、先儒。